為了準備搬家  特別為貓友準備心經系列

希望貓友當 "日課" 收聽  

若有不明白的地方   請留下迴響

貓后鄭重推薦

 

 

因為搬家太累了   貓后會逐日加上註解

請貓友諒解

 

 

(一)波羅波羅蜜多

00:31:41

   

摘要註解

1.心- 心要

2.般若- 其意深奧  尊重不翻(翻譯)

             僅能以『妙智慧』勉以翻之

3.波羅蜜多- 翻譯為:『到彼岸』

4.般若波羅蜜多- 因著『般若』(妙智慧)而『到彼岸』

 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『到彼岸』則已走到『成佛之路』

4.得『般若』者,得以斷煩惱,得到真智慧。

 

(二)"觀"  "自在"

00:42:28

    

摘要註解

1.      六度波羅蜜- 佈施、持戒、忍辱、精進、禪定、智慧(般若)

2.      十度波羅蜜- 以上六波羅蜜再加上『方便、願、力、智』

3.      『五度如盲、般若如眼』-  般若一度而攝六度

4.      究竟說智慧-  論 宇宙實像、開悟之道

5.      方便說智慧-  日常生活中,斷『我見』、『我執』,小我不存在

6.      迎佛骨的警惕

7.      『定、慧雙修』、『止、觀雙運』

8.      法身舍利-  簡言之~ 經典是由心中自然流出來的

9.      『觀』-  修行法門之入口、去我執、斷煩惱、面對恐懼

10.  『自在』-  不因任何條件,原來就存在

11.  一般事物皆因『條件性』而存在,亦即因『緣起』而存在

12.  宇宙實像...佛法用『空』來代表,由『觀』去體證『空』

13.  佛法不能變成學問,必須與生活產生關連,實際存在生活裡

14.  『三貧三富不到老』,認真努力再創新局....             

 

(三)"觀" "自在" "菩薩"

00:31:24

   

摘要註解

1.大乘、小乘修行法門之不同

小乘:斷我見、斷我執

大乘:明心見性

2.佛教不同之派別:

佛法核心精華講-『空』、『空意甚深』

印度講佛法偏向以『否定』入門,稱之為『遮』

例如:『性空唯名』屬之

中國講佛法偏向以『肯定』入門,稱之為『表』

例如:『如來藏』則屬『真常唯心』之肯定說法

3.佛法一定要進入生活化才能真正領悟,進入生活化的方式,就是要-『觀』

   『觀』在表面上而言則是-『看』、『知』

4.修行的目的在-『徹底解決生命問題』、『成佛』

5.不要把『成佛』、『開悟』看得太偉大、其實就是『解決生命問題』、

   『開智慧』、『解脫煩惱』

6.『不由自主』是一種危機的狀況,在佛法上說-『三界猶如火宅』

7.『三界』-「欲界」、「色界」、「無色界」

8.『命運』不是無奈、痛苦,而是老天要送給我們的禮物,藉由面對問題、克服困難、磨練我們懂得

   『遊戲』  的心態這就是『開智慧』

9.『道家』說:道生一、一生二、二生三、三生萬物

10.『易經』說:易有太極、是生兩儀、兩儀生四象、四象生八卦

11.中國人講『生生不息』為肯定說法,印度人講『涅槃寂滅』為否定說法

     『空』是超越『有』、『無』,也可以說超越『肯定』、『否定』

12.佛法的空間及遊戲規則:講『否定』絕對不要講到『斷滅』,講『肯定』絕對不要講到『有我』

13.佛法對、『神我』、『有我』、『梵我』皆持否定態度,超越『肯定』、『否定』

14.金剛經講:『此法無實無虛』即是超越『肯定、否定』,因此佛法常進入『空』、 『有』之爭

15.『觀自在菩薩』本為『觀世音菩薩』,由玄奘法師翻譯成『觀自在菩薩』

16.『觀自在』讓我們『觀』『原來就在的』,比較符合中國喜愛的『肯定』說法

17.『自在』就是『無自性』,但絕不是『斷滅』

18.王老師舉例:『零』是「有」還是「沒有」?

19.『性空唯名』、『虛妄唯識』、『真常唯心』三個系統,在中國『真常唯心』最盛行,就如同『華嚴經』

      裡的『一真法界』,我們都要去找『真心』、『真理』

20.『自在』中,含有『如來藏』,所謂『如來藏中藏如來』表示其中藏有『未來』

21.『三藏法師』:實為精通『經、律、論』法師之尊稱

22.佛有三身:法身、報身、應化身,人也一樣擁有,如果把「我執」轉化,則成「報身佛」,「思想觀念」

 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轉化則成「應化身佛」,「智慧、空性、自在、如來藏」即為「法身」

23.『空意甚深』,所以一定要去『體證』,在佛法上來講就是『明心見性』

24.『禪宗』即為「明心見性」之最大派別,有人說中國的佛教為『禪佛教』

 

(四)禪淨雙修

00:37:20

  

摘要註解

1.禪淨雙修-『禪宗』、『淨土宗』,一邊參禪,一邊念佛

2.『淨土宗』- 靠他力,藉『阿彌陀佛』或諸佛之力,到『淨土』唸『佛、法、僧』開智慧

3.『禪宗』- 靠自力,自力開智慧

4. 法界不干擾定律- 個人有個人的生命,外人不加以干涉例如  不強迫你開智慧等等...

5. 禪淨雙修能加快成佛的速度

6.『三大阿僧祇劫』-「劫」是時間名,梵語作kalpa,譯作長時,意謂長遠的時間。

   「劫」有大中小之分,此處指大劫。三大阿僧祇劫即三個大阿僧祇劫,是菩薩積集菩提資糧的時間

     一般將此三阿僧祇劫以一阿僧祇劫為一期,分成三期。但關於各期的修行經歷與成就,諸經所說不一

7. 以一劫為一劫,亦可以一念為一劫,一個念頭一劫就過去了,因此時間系統是有伸縮性的

8. 到極樂世界面見西方三聖(阿彌陀佛,觀世音菩薩,大勢至菩薩) 開智慧,再發願回娑婆世界度眾生,

    『自度度人,上求佛道、下化眾生』 如此來回幾趟,三大阿僧祇劫就變短了,而『眾生』即是自己,

      解決別人問題,就是自己開智慧了

9.『無明分分破』,自己開智慧的願和阿彌陀佛度眾生的願合在一起,縮短時間,更接近成佛之道

10.『覺有情』- 在心經裡即為『菩提薩埵』,「菩提」就是「覺」,「薩埵」就是「有情」

 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即『菩薩』的意思

11. 生命不止一生一世,我們都是千年老妖精,不要輕視你面前的小孩

12.『抓週』- 嬰兒於周歲時,在他面前擺放各種東西,例如 書、算盤、衣服、各種玩具...

       以此預測長大以後會從事何種行業或成就,事實上,這其中有著生生世世的習性

13.『自在』-「本來自性清淨涅槃」,本來性(本來就有的)、自性性(不因其他條件而存在)、

      清淨性(空性)、涅槃性(不來不去),  "不來不去"也解釋了"有來有去"的幻象

15. 佛說- 不生不滅,不來不去,指的就是『空性』

16. 開智慧的人我們就尊稱為『菩薩』,從『觀』/『知道自性』/『開智慧』,這就是『觀自在菩薩』

17.『空性』- 甚深之空意 即為 宇宙之實像、生命之真諦、萬法之根本,對『空』

 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的誤解稱之為『禪病』

18. 『正法』一千年、『像法』一千年、『末法』一萬年-  釋迦牟尼佛滅後五百年是正法時期,

       因各種法制、儀式均未更動。再一千年是像法時期,這時所行的是像似正法的佛法,故叫像法

       這以後一萬年就是末法,在這一時期,去聖更遠,教法漸衰,接近末微,故叫末法

19. 佛法講-『空』需要證悟參悟,不是理解,不是做學問,要用修行(實修)的方式處理

20. 法不傳六耳- 禪宗五祖 弘忍 偷偷傳法給六祖 慧能  兩人只有四隻耳朵

21. 開悟- 迷時師度,誤時自度

22. 宗教是追求真理,無須門戶之見

23. 我們現在說的物質宇宙,就是古代的人所說的『五蘊』(色、受、想、行、識)

24. 『參話頭』- 禪宗盛行參話頭,要從「動中參」,王老師從「念佛者誰」開始,

        貓友一時要懂恨難,來日請王 老師特別來談談

25. 無門觀- 沒有門,找出一條路來,需要花時間「真參實證」

26. 『生活禪』- 把修行法門帶入日常生活

27. 做日課,讓每天早上的幾分鐘滲入你一整天的生活,那叫「打成一片」

28. 羅姐修「不淨觀」、「白骨觀」哈~哈~

29.『禪』有雙義- 禪定、般若,不光只是打坐,還要加上般若

30. 禪宗名言-『磨磚不能做鏡,打坐不能成佛』

31. 有濃厚的興趣,一觸碰就生歡喜心,此乃「宿世因緣」、「根器」也就是「百分之九十九的天才」

32. 生命力要強,智慧要大,問題不變,但是我們自己可以變大而超越解決問題

33. 要「參」啊!

 

(五)行"深般若"

00:33:03

 

摘要註解

 

部分註解已於前四集說明,敬請參照。謝謝!!

 

1.『深般若』、『淺般若』

2.『淺般若』(方便說般若)(僅止於斷煩惱)

3.『深般若』(除了斷煩惱,還要斷煩惱習氣)

4.三乘差別-  聲聞  緣覺  菩薩之差別

5.『淺般若』-又稱『共般若』,聲聞、緣覺、阿羅漢即是,只求自了,不發願回來度眾生,

    自己解脫之後,和眾生即無關係

6.『共般若』- 不管大、小乘,聲聞、緣覺、菩薩 都要了解

7.大乘別教、教外別傳- 即是『不共般若』、『深般若』是菩薩、要成佛,

   因此不與聲聞、緣覺「共」

8. 佛就是「覺」、「辟支」就是緣(緣起)

9. 佛法十二緣起- 無明緣、行緣、識緣、名色緣、六入緣、觸緣、受緣、愛緣、取緣、有緣、

 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 生緣、老死緣。緣起無自性、無明緣行(盲目之衝動)

10. 小乘、二乘-「聲聞」「緣覺」屬之,不以成佛為目的

11.『行』- 「身、口、意」 行

12. 破參者、有智慧者、有「根本智」皆可稱菩薩,然而還不能稱「大菩薩」

13. 菩薩摩訶薩- 大菩薩,至少「初地」以上

14. 摩訶薩-  一般解釋為「大」

15. 十地-如來依平等性智現身,教化十地菩薩,由於勝劣不同,略說如下

             初地(歡喜地)初證二空之理,破掉分別我執、分別法執,非常歡喜

             二地(離垢地)修(持戒波羅密)

             三地 (發光地)修(忍辱波羅密)

             四地(焰慧地)(精進波羅密)

             五地(難勝地)修(禪那波羅密)

             六地(現前地)修般若波羅密(智慧波羅密)

             七地(遠行地) 修(方便波羅密)

             八地(不動地)修(願波羅密),大願能求上上勝智,發出力量

             九地(善慧地)得無礙智,修(力波羅密)

             十地(法雲地)修(智波羅密),如實了知一切法、智達到究竟

16. 魔考-因為「魔」不喜歡「無眷屬」,眷屬感很強,不希望眾生得到智慧而脫離它的統治,

              所以佛法說「依法不依人」就是要破眷屬感,但是「魔」會以「善知識」姿態出現

              然而到最後緊要關頭時引導你出錯

17. 了解『深般若』之後,才能處理物質宇宙(五蘊)

18. 請注意「煩惱」與「煩惱習氣」之不同,在幫別人解決「煩惱」的時候,自己的「煩惱習氣」

     就斷了,這就是大乘,就是『深般若』

19. 何謂「宇宙之實像」聲聞、緣覺、阿羅漢不處理,只處理到「分段生死」

20. 『宇宙之實像』十分深奧,「破參」就是要打破「無始無明」,要解決「變異生死」

       的問題,不了解宇宙之實像而產生疑惑,遮蔽了成佛的智慧,稱之為『塵沙惑』,

       意即「第八識 阿賴耶識」裡有許多「種子」,而「種子」的功能你不了解

21. 「上煩惱」、「起煩惱」

22. 『塵沙惑』又稱「上煩惱」,不同於一般的「貪嗔癡慢疑」、「財色名食歲」、

    「殺盜淫妄酒」,這些只是「起煩惱」

23. 「上煩惱」、「塵沙惑」- 宇宙的許多真相還不知道、智慧還沒開、我為什麼

      不能成佛呢?

24. 智慧越高、心量越大、時間越長、得果越大,就是「大乘」

25. 要真正有勇氣、要真正破參,破參必有法門,最好的法門即禪宗的「參話頭」

26. 學佛絕不能只做學問卻脫離生活,不去修行、真參實證,這就猶如「紙上談兵、癡人說夢」,

     甚至誤導別人成為「邪見」

27. 一個人一生一定要有一段時間安靜下來,天天做功課、天天參禪,希望有所領悟,

     更深一層則要得自於經典,例如:般若部、唯識方廣...繼續深入,

     所謂「深入經藏,智慧如海」

28. 金剛經云『一切賢聖皆以無為法而有差別』,『無為法』即為『空性』、『自在』

29. 行『深般若』即能『照見』,而『照』就是『開悟的那一剎那』,沒有開悟經驗的人

     仍然做不到,『照』了之後,就會產生一種『講得出來的智慧』,變成一種意識上的了解,

     那就是『見』

30. 佛法說- 「寧可起有見如須彌山,不可起空見如芥子許」

31. 佛法絕對不是慈善事業,而是教育事業,並且是講「般若」、「空性」、

    「解脫生死」的教育

 

部分註解已於前四集說明,敬請參照。謝謝!!

 

 

 

(六)重視宗教教育

00:32:37

 

(七)迎接全球宗教性來臨

00:31:47

   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貓后 羅懿芬 的頭像
    貓后 羅懿芬

    羅懿芬的 貓窩

    貓后 羅懿芬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